您现在位置:兽医手册> 传染病> 犬猫> 浏览宠文

犬瘟热

犬瘟热是犬科(犬、狐、貉)、鼬科(水貂、雪貂、黄鼬等)和浣熊科动物的一种急性、热性传染病。病犬以呈现双相热型、鼻炎、严重的消化道障碍以及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。部分病例在病的末期呈现神经症状。本病早在18世纪即为人们所知,但该病的病性直到1926年才最后肯定。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,我国有水貂、貉、狐和犬发病的报道,尤其近年来,家庭养犬(玩赏犬和肉犬)和警犬以及貂群中发生的较多。由于该病的免疫和治疗还未很好解决,每年引起的经济损失很大。犬瘟热是当前养犬和毛皮动物饲养业严重的传染病之一,应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【病的发生和传播】病原体为犬瘟热病毒,它是副粘病毒科、麻疹病毒属的一个成员。与人麻疹病毒、牛瘟病毒有共同抗原性,血清学有交叉反应。病毒对高温和某些化学消毒药较敏感,l00C1分钟死亡。对常用消毒药均较敏感。病犬的各种分泌物、排泄物、血液、脑脊髓液、淋巴结、肝、脾、脊髓等脏器都含有大量病毒,并可随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向外排毒。因此, 病畜和带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。被病毒所污染的环境和各种用具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。犬瘟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健犬与病犬的直接接触,也可通过空气飞沫而经呼吸道传染,或通过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。【诊断要点】1.流行特点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,但以寒冷季节(10月份至翌年4月间)多发,特别多见于犬集中饲养的单位或地区,群体一旦发生本病后,除非采取严格措施易感幼犬很难避免感染。病的发生无年龄、性别、品种的差别,但以断奶后(3个月至1岁)的幼犬最易感,哺乳仔犬由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,故很少发病。长途运输、饲养管理的突然改变、气候骤变以及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等,均可诱发本病。在自然条件下,除犬外,水貂、雪貂、狐、狼、貉、浣熊等动物都可感染发病。

2.临床特征病犬体温升高,呈双相热型(即病初体温高达40C 左右,持续1~2天后降至常温,2~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)。病犬精神沉郁,有明显的卡他性鼻炎和结膜炎症状,鼻流水样分泌物,打喷嗔、咳嗽,有的出现肺炎症状。鼻镜干燥和有龟裂。眼睑肿胀,有脓性分泌物,后期可发生角膜溃疡。腹下和股内侧、耳壳等处皮肤上可能出现小红点、水肿及脓性丘疹。病犬常呕吐,初大便干燥,不久下痢,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和气泡,少数病例可见足掌和鼻翼皮肤角化过度性病变。可有 10%~30%的病犬在病的末期出现神经症状(痉挛、癫痫、抽搐等)。

本病的致死率高达30%~80%。继发细菌感染时,常使症状复杂化,致死率更高。单纯犬瘟热病犬无特征性的病理变化。诊断时根据病犬的流行特点、临床症状,可做出初步诊断。但本病常与其他传染病混合感染(如犬传染性肝炎)或继发某些细菌感染,使病程复杂化。为了确诊,应采取早期病犬的病料(眼结膜、膀胱、肝、脾、淋巴结、肺、气管、大脑及血清)送兽医检验部门,作病毒分离、中和试验及包涵体检查。有条件时,可将上述病料的涂片用犬瘟热荧光抗体染色检查。

【防治】犬瘟热的传染性强,危害性大,因此,预防本病主要还是靠综合性防疫措施。加强饲养管理,搞好清洁卫生。个人养的犬,在本病流行季节,严禁带到犬集结的场所,每年应做好定期预防接种,及时隔离病犬和加强消毒。

目前我国生产的犬瘟热疫苗是细胞培养弱毒疫苗。解放军农牧大学研制和生产的犬五联弱毒苗(狂犬病、犬瘟热、副流感、传染性肝炎、 细小病毒性肠炎)就包含有犬瘟热弱毒苗,应用五联苗免疫时,先用注射用水按瓶签规定稀释,30~90日龄的犬注射3次,90日龄以上的犬注射2次,每次间隔2~4周,每次注射2毫升,免疫期1年。哺乳期的仔犬可从母乳中获得母源抗体而防止感染,母源抗体又 可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,最适宜的接种时机应是母源抗体消失之后数 周。为了提高免疫效果,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免疫:仔犬4~6周龄时为首免时间,以后每隔2周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免疫,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 1次。对病犬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。

早期可用本病康复犬血清或全血进行治疗。血清的用量仔犬为4~5毫升/次,全血10~15毫升/次,可获一定疗效。

此外,早期可配合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,对于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和病犬的康复都有重要意义。对病犬舍、饲养管理用具等要加强消毒,犬舍消毒可选用3%漂白粉溶液或次氯酸钠溶液以及百毒杀、1210等,食具可用2%苛性钠煮沸 消毒。病犬(貂)尸体应深埋或烧毁,不可随意乱扔。

关键字:犬瘟热
上一篇: 猫传染性肠炎
下一篇:犬细小病毒病
网友评论
热点资讯